编者按: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镇街作为基层单元,其探索和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微观基础,也是检验宏观政策和制度设计的“试验田”。为呈现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街镇样本的生动实践,央广网北京频道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大国小巷》,邀请街镇居民、企业、基层干部等群体,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呈现立体、多元的街镇现代化建设图景。
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 花园路街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部,与朝阳区、西城区交界,有着天然的地理及资源优势。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高毅表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地区发展,以文促智、以文化人,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老旧混住型社区连续“零诉求”
花园路街道志新村二号院是一个老旧混住型社区。近年来,志新村二号院深化拓展接诉即办理念机制,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走出一条高标准、精细化治理的新路子,实现连续六个月12345“零诉求”。
刘静(右一)与居民交流(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志新村二号院社区党委书记刘静介绍,志新村二号院社区将传统的办公桌从办公室移至社区居民家门口,打破“坐等上门”的服务模式,实现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有效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功打造“大家商量着办”移动办公桌品牌。
通过“家门口的议事厅”,志新村二号院社区收集到一系列居民的迫切需求,并积极响应把它们变成民生“幸福账单”。比如,改建车棚、引进灭蚊灯、增设快递架、配备爱心小推车和雨伞,均得到居民的好评。
“幸福账单”不仅包括居民生活硬件设施的改善,还包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今年,志新村二号院社区举办了“海棠花开”摄影展、“笔墨丹青”书画展等活动。
罗立春介绍“笔墨丹青”书画展(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这次书画展使我们耳目一新,在社区引起了热烈反响,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建设是生动全面的。”志新村二号院社区居民罗立春说道。
“大院里的花草树木陪伴我们走过了几十载春秋,这一张张视角新颖独特的好照片背后,饱含了我们曾经的热血青春。”志新村二号院社区艺术团团长孙淑梅表示,“这些独特的活动温暖了我们的心,我们现在越来越热爱社区。”
“海棠花开”摄影作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刘静表示,海棠树是志新村二号院社区的一个文化符号,“海棠花开”摄影展通过居民自己的视角记录下流淌的岁月流年,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加入社区文化建设的行列中,为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培根铸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激活创新引擎
花园路街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助企惠企力度,突出“抓大强中扶小”,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发挥花园路街道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作用,结合辖区人工智能政产学研用资源,搭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协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服务企业发展。
颜勇接受采访(央广网记者 朱冠安 摄)
“街道的服务非常贴心和专业。”北京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勇介绍,花园路街道为公司提供了很多专业的政策咨询服务,包括市场监管、财税、安全生产、招才引智、创新支持等,并有专人一对一沟通,帮助他们拓宽发展渠道,降低违规风险,让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非介入式电监测产品是志翔科技开发的一款,可实时监测、识别和预警居民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入户充电的创新产品。第一代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志翔科技正在为试点推广犯愁时,花园路街道积极协调相关资源,让产品在街道内一些社区率先落地应用。
为居民电动自行车深度“体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记者到花园路街道北影社区的平房区、商铺区看到,每家的电表箱中,都增加了志翔科技开发的一个“小盒子”,能够实时分析用户端的用电行为,精准捕捉电动自行车充电行为。一旦发现异常或安全隐患,将向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手机发送预警信息,工作人员会立刻上门排查,实现防患于未然。
颜勇介绍,非介入式电监测产品通过不断优化升级产品,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花园路、紫竹院、中关村等街道的多个小区。
花园路街道依托“两委两中心”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花园路街道楼宇联盟优势,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整合和统筹辖区内空间资源,实现共享共建、互惠互利、共创共赢,为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北京中数睿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数睿智”)两年前搬到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简称“集智未来”)。“公司能够实现从规模到收益的飞速增长,离不开园区和街道的帮助。”中数睿智服务中心总经理张颢菡介绍,从企业的日常办公环境维护、楼宇空间共享展厅的免费使用、组织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集中路演,到帮助企业高效率对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组织,每一项都精准助力企业的快速成长。
张颢菡(右)与集智未来工作人员交流(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张颢菡至今清晰地记得,两年前公司搬到集智未来的那天,她负责搬家工作,要确保第二天能达到正常办公条件。在她手足无措的时候,集智未来党支部书记樊晓慧,主动过来询问他们的准备情况。当得知网络还没有调通时,樊晓慧一直监督到晚上10点,确保网络办公环境没有问题后才离开。
未来,花园路街道将持续聚焦楼宇、园区等“两新”组织聚集区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资源、服务融合,构建区域党建发展共同体,打造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楼宇、园区、党建工作品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智慧养联体解决老年人养老之“痛”
花园路街道辖区内大院型社区多,老教授、老专家、老干部、老职工多,养老需求强烈。北航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同华介绍,为破解单位社区养老服务难题,2021年,北航社区居委会、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起创建全国首个单位社区智慧养联体。
单位社区智慧养联体是以社区党政为主导,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管理为平台,联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资源,协调学校、基金会、智库、老年协会、志愿服务队、养老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等多方力量,发挥各主体独特作用,探索“公益+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为老服务模式。
志愿者擦拭社区爱心服务车(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北航社区智慧养联体探索在社区实现“公益+商业”的为老服务模式,为推动慈善致力于基层社区服务、破解社区养老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他人打把伞。”北京重晚情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喆介绍,之所以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是因为自己的经历,让他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切的体会。特别是姥姥在病中无人援手的困境,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弦,这成为他投身养老事业的最初动力。
季喆介绍,自3年前入驻北航社区以来,公司已经为超过200位老人提供了上万次的专业服务,涵盖夜间急救、就医陪诊、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建设智慧养联体的过程中,北航社区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尤其是为老服务工作,积极创建多种老年人参与的平台和渠道,为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老有所为提供平台和机会。
志愿者看望百岁老人(央广网记者 阮修星 摄)
“老年人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我要把为老服务工作继续做下去。”刘永利是北航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她们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送菜送饭、摆渡出行、取快递、亲情陪伴等志愿服务。她们曾经带着两位已多年未曾见面的百岁老人,到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去游玩。两位老人见面时的高兴场景,至今还在她脑海里萦绕。
“社区成立养老服务联合体以后,我们给老人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刘永利表示,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帮助到更多的老年人。
监制:郭华
策划:阮修星
记者:阮修星 朱冠安